23家上市公司披露理財計劃:近四成下調上限
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雷晨實習生原婷婷北京報道
年末歲尾,多家上市公司發(fā)布了明年的理財計劃。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,截至12月14日,近期已披露理財計劃的上市公司達到23家。
Wind數據顯示,今年年初至12月14日,1135家上市公司持有理財產品共計14009個,認購金額合計9229.47億元。而2022年共有1448家上市公司認購了20410個理財產品,認購金額為1.5萬億元。
上述理財產品的類型包括存款、定期存款、結構性存款、通知存款、銀行理財產品、證券公司理財、投資公司理財、信托、逆回購以及基金專戶。
不難看出,今年上市公司認購理財產品的熱度明顯下降,那么明年又會是怎樣的情景?
從已發(fā)布明年理財計劃的上市公司來看,對比去年理財規(guī)模上限,大多公司對明年買理財產品總額/單日最高余額進行了下調,少部分公司選擇上調。
近四成公司下調明年理財計劃
在上述23家上市公司中,選擇提升明年理財產品投資規(guī)模上限的有4家,占比17.39%;與去年上限持平的有6家,占比26.09%;下調的公司為9家,占比39.13%。另外還有4家沒有去年同期數據參考。
記者注意到,下調投資規(guī)模的企業(yè)相對較多,包括海利生物(603718.SH)、云南能投(002053.SZ)、新奧股份(600803.SH)、創(chuàng)新新材(600461.SH)等多家公司。
其中,海利生物計劃2024年使用總額不超過3億元閑置自有資金購買投資理財產品,相較于2023年投資限額下調1億元;新奧股份將單日最高余額上限從2023年的53億元下調至2024年的45億元。
創(chuàng)新新材計劃將暫時閑置自有資金購買低風險理財產品,單日最高余額上限由2023年的50億元,下調至2024年委托理財單日最高余額上限為20億元。
與此同時,中海油服(601808.SH)、創(chuàng)世紀(300083.SZ)、領益智造(002600.SZ)、長虹華意(000404.SZ)、隆基綠能(601012.SH)等多家上市公司計劃使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的規(guī)模與去年同期持平。
還有部分上市公司選擇上調理財產品投資規(guī)模上限,包括海信視像(600060.SH)、西麥食品(002956.SZ)、宸展光電(003019.SZ)、立達信(605365.SH)等。
宸展光電在12月11日披露,公司擬使用不超過3億元自有資金,將嚴格控制風險,對理財產品進行嚴格評估、篩選,投資安全性高、流動性好的包括商業(yè)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發(fā)行的理財產品。
海信視像于12月12日披露,擬在2024年度使用閑置自有資金進行較低風險委托理財,理財額度上限不超過160億元,該額度在有效期內可滾動使用,額度使用期限不超過12個月。
海信視像“逆勢”加高百億理財堤壩
海信視像是目前上調明年理財產品投資上限最大的一家,上調額度為20億元。
該公司稱,此舉是在控制投資風險的前提下,為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,增加資金收益。同時,海信視像表示公司的理財計劃不會對未來主營業(yè)務、財務狀況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造成重大影響,符合公司和全體股東的利益。
實際上,對于海信視像而言,投資理財產品早已是“家常便飯”。
記者注意到,海信視像此次理財額度上限較2022年增加了20億元。2023年1月,海信視像稱將本年閑置自有資金進行較低風險委托理財,理財額度上限不超過140億元。
值得關注的是,除了理財產品投資之外,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來,海信視像交易性金融資產不斷走高,從2021年四季度期初的51.36億元,到今年上半年首次突破百億,到2023年三季度末達到111.03億元。
(圖說:海信視像交易性金融資產 圖片來源:東財Choice)
海信視像表示,委托理財的目的是在控制投資風險的前提下,為提高資金使用效率,增加資金收益,不存在大額負債情形下購買大額理財產品的情況。截至2023年9月30日,公司貨幣資金為23.13億元,資產負債率為42.41%。
有機構人士對記者表示,上市公司將閑置資金用于購買理財產品,可以獲得一定的收益,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。但同時,上市公司需要按照相關規(guī)定進行信息披露,及時報告理財產品的購買和投資情況。
其表示,上市公司的主要任務應該是發(fā)展主業(yè),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。因此需要在理財和主營業(yè)務之間進行平衡,確保公司的發(fā)展方向和戰(zhàn)略目標得以實現。